SFQ新聞
什麼是工商業儲能及常見商業模式

訊息

什麼是I工業和C商業E能量S儲存和C常見的B商業M模型

I. 工業和商業儲能

工商業儲能是指用於工業或商業設施的儲能係統。

從終端用戶角度來看,儲能可分為電源側儲能、電網側儲能和用戶側儲能。電源側和電網側儲能又稱為表前儲能或大容量儲能,而用戶側儲能又稱為表後儲能。用戶側儲能可進一步分為工商業儲能及戶用儲能。工商業儲能本質上屬於用戶側儲能,適用於工業或商業設施。工商業儲能的應用情境多元,包括工業園區、商業中心、資料中心、通訊基地台、行政建築、醫院、學校和住宅大樓等。

從技術角度來看,工商業儲能係統的架構可分為直流耦合系統和交流耦合系統兩大類。直流耦合系統通常採用整合式光儲系統,由光伏發電系統(主要由光伏組件和控制器組成)、儲能發電系統(主要包括電池包、雙向變流器(“PCS”)、電池管理系統(“BMS”),實現光伏發儲一體化)、能源管理系統(“EMS系統”)等組成。

其基本運作原理是光伏組件產生的直流電透過光伏控制器直接為電池組充電。此外,電網的交流電可以透過PCS轉換為直流電為電池組充電。當負載有用電需求時,電池釋放電流,能量採集點在電池端。交流耦合系統由光電發電系統(主要由光電模組及併網逆變器組成)、儲能發電系統(主要由電池組、PCS、BMS等組成)、EMS系統等組成。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將光伏組件產生的直流電通過併網逆變器轉換為交流電,可直接供電給電網或用電負載;也可以透過光伏儲能係統(PCS)轉換為直流電,為電池組充電。此階段的能量採集點在交流端。直流耦合系統以其成本效益和靈活性著稱,適用於使用者白天用電較少、夜間用電較多的場景。而交流耦合系統則具有成本較高、靈活性高等特點,非常適合已安裝光伏發電系統或用戶白天用電較多、夜間用電較少的應用場景。

一般而言,工商業儲能係統的架構可脫離主電網獨立運行,形成光伏發電和電池儲能的微電網。

二、峰谷套利

峰谷套利是工商業儲能常用的收益模式,即在低電價時從電網充電,並在高電價時放電。

以中國為例,工商業普遍實施分時電價政策與峰谷電價政策。例如,在上海地區,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本市分時電價形成機制的通知》(滬發改發[2022]50號)。通知指出:

對於一般工商業以及其他二部及大工業二部用電,尖峰時段為冬季(1月、12月)19:00至21:00,夏季(7月、8月)12:00至14:00。

夏季用電高峰期(7月、8月、9月)及冬季用電高峰期(1月、12月),電價將在原有價格基礎上調高80%。反之,淡季用電高峰期,電價將在原有價格基礎上下調60%。此外,高峰期電價將在原有價格基礎上調高25%。

其他月份用電高峰期,電價在原價基礎上調高60%,用電淡季,電價在原價基礎上下調50%。

一般工商業等單一系統用電,不劃分尖峰時段,只區分峰谷時段。夏季用電高峰期(7、8、9月)、冬季用電高峰期(1、12月),電價以平價為基礎上調20%,淡季電價平價基礎上下調45%。其他月份用電高峰期,電價以平價方式調高17%,淡季電價以平價基礎上下調45%。

工商業儲能係統利用此定價機制,在低谷時段收購低價電,在高峰或高價時段提供給負載,進而降低企業電費支出。

. 能量時間轉移

「能源時間轉移」指透過儲能調整用電時間,以平滑尖峰需求並填補低潮時段。在使用光伏電池等發電設備時,發電曲線與負載曲線之間的不匹配可能導致用戶要么以較低的價格向電網出售多餘的電力,要么以更高的價格從電網購買電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用戶可以在用電高峰時段為電池充電,並在用電高峰時段釋放儲存的電力。這項策略旨在最大化經濟效益並減少企業碳排放。此外,將再生能源中多餘的風能和太陽能儲存起來,以便在用電高峰時段使用,也被視為一種能源時間轉移的實踐。

能量時移對充電和放電時間表沒有嚴格的要求,並且這些過程的功率參數相對靈活,使其成為一種用途廣泛且應用頻率較高的解決方案。

工商業儲能常見商業模式

1.主題I參與

如前所述,工商業儲能的核心在於利用儲能設施和服務,並透過峰谷套利等方式獲取儲能收益。而圍繞著這條鏈條,主要參與者包括設備提供者、能源服務提供者、融資租賃者、使用者:

主題

定義

設備提供者

能源儲存系統/設備提供者。

能源服務提供者

利用儲能係統向使用者提供相關儲能服務的主體,通常是擁有豐富儲能建設和營運經驗的能源集團和儲能設備製造商,是合約能源管理模式(定義見下文)商業場景的主角。

融資租賃方

在「合約能源管理+融資租賃」模式(定義見下文)下,在租賃期間享有儲能設施所有權,並向使用者提供儲能設施使用權和/或能源服務的主體。

使用者

能源消耗單位。

2.常見的B商業M模型

目前,工商業儲能常見的商業模式有四種,分別是「用戶自投資」模式、「純租賃」模式、「合約能源管理」模式、「合約能源管理+融資租賃」模式。我們總結如下:

(1)Use I投資

在用戶自投模式下,用戶自行購買並安裝儲能係統,享受儲能收益,主要透過峰谷套利的方式實現。此模式下,用戶雖然可直接削峰填谷,降低用電成本,但仍需承擔前期投資成本及日常維運費用。商業模式圖如下:

 使用投資

(2)純寬鬆

在純租賃模式下,使用者無需自行購買儲能設施,只需向設備提供者租用儲能設施並支付相應費用。設備提供者為用戶提供建置、維運服務,所產生的儲能收益由用戶享有。商業模式圖如下:

 純租賃

(3)合約能源管理

合約能源管理模式下,能源服務商投資購買儲能設施,以能源服務的形式提供給使用者。能源服務商和用戶依約定的方式(包括利潤分成、電價折扣等)分享儲能收益,即在谷電價或平電價時段利用儲能電站系統儲存電能,在峰值電價時段為用戶負載供電,用戶和能源服務商按約定比例分享儲能收益。相較於用戶自行投資模式,該模式引入了能源服務商提供相應的儲能服務。能源服務商在合約能源管理模式下扮演投資者的角色,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用戶的投資壓力。商業模式圖如下:

 合約能源管理

(4)合約能源管理+融資租賃

「合約能源管理+融資租賃」模式是指在合約能源管理模式下引入融資租賃方作為儲能設施及/或能源服務的出租人。與合約能源管理模式相比,引入融資租賃方購買儲能設施,大大減輕了能源服務商的資金壓力,使其能夠更加專注於合約能源管理服務。

「合約能源管理+融資租賃」模式相對複雜,包含多個子模式。例如,常見的子模式是能源服務提供者先從設備提供者取得儲能設施,再由融資租賃方根據與使用者的約定選擇、購買儲能設施,並將儲能設施租賃給使用者。

租賃期間,儲能設施的所有權歸融資租賃方所有,使用者擁有使用權。租賃期滿後,使用者獲得儲能設施的所有權。能源服務商主要向使用者提供儲能設施的建造、營運和維護服務,並可就設備銷售和營運向融資租賃方取得相應對價。業務模式圖如下:

 合約能源管理+融資租賃

與先前的種子模式不同,在另一種種子模式中,融資租賃方直接投資於能源服務供應商,而不是使用者。具體而言,融資租賃方根據與能源服務提供者的協議,從設備提供者選擇並購買儲能設施,並將儲能設施租賃給能源服務提供者。

能源服務商可以利用此類儲能設施為用戶提供能源服務,並按約定比例與用戶分享儲能收益,再將部分收益回饋給融資租賃方。租賃期滿後,能源服務商獲得儲能設施的所有權。商業模式圖如下:

 圖片7

V. 共同商業協議

在討論的模型中,主要業務協議和相關方面概述如下:

1.合作框架協議:

各實體可以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合作框架。例如,在合約能源管理模式下,能源服務提供者可以與設備提供者簽署此類協議,明確儲能係統的建置和營運等責任。

2.儲能係統能源管理協議:

該協議通常適用於合約能源管理模式和「合約能源管理+融資租賃」模式。該協議由能源服務供應商向用戶提供能源管理服務,用戶獲得相應的收益。能源服務供應商的責任包括向使用者支付費用和專案開發合作,而能源服務供應商則負責設計、建造和營運。

3.設備銷售協議:

除純租賃模式外,所有商業儲能模式都涉及設備銷售協議。例如,在用戶自投模式下,用戶與設備供應商簽訂協議,負責儲能設施的購買和安裝。品質保證、標準合規性和售後服務是關鍵考慮因素。

4.技術服務協定:

該協議通常與設備提供者簽訂,以提供系統設計、安裝、運行和維護等技術服務。明確的服務要求和符合標準是技術服務協議中的重要方面。

5.設備租賃協議:

在設備提供者保留儲能設施所有權的場景下,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間會簽署設備租賃協議,明確使用者對儲能設施維護和正常運作的責任。

6.融資租賃協議:

在「合約能源管理+融資租賃」模式中,使用者或能源服務提供者與融資租賃者之間通常簽訂一份融資租賃協議,約定儲能設施的購買和使用、租賃期間及租賃期後的所有權歸屬,以及為家庭用戶或能源服務提供者選擇合適的儲能設施的考慮事項。

VI. 能源服務提供者的特殊預防措施

能源服務供應商在實現工商業儲能並獲取儲能效益的鏈條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能源服務提供者而言,工商業儲能專案存在一系列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例如專案準備、專案融資、設施採購和安裝等。我們簡要列舉如下:

專案階段

具體事項

描述

專案開發

用戶的選擇

用戶作為儲能專案中的實際用電單位,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發展前景和信譽度,能夠大幅保障儲能專案的順利實施。因此,能源服務商在專案開發階段應透過盡職調查等方式對使用者做出合理、審慎的選擇。

融資租賃

雖然融資租賃公司投資儲能專案可以大大緩解能源服務商的資金壓力,但能源服務商在選擇融資租賃公司並與其簽訂協議時仍需謹慎。例如,在融資租賃協議中,應明確租賃期限、付款條件和方式、租賃期滿租賃物的歸屬以及租賃物(即儲能設施)的違約責任等條款。

優惠政策

由於工商業儲能的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峰谷電價差等因素,因此在專案開發階段優先選擇地方補貼政策更為優惠的地區,將有助於專案的順利實施。

專案實施

專案備案

工程正式開工前,需依專案所在地政策確定專案備案等具體手續。

設施採購

儲能設施作為實現工業和商業儲能的基礎,應重點採購,根據專案具體需求確定所需儲能設施的相應功能和規格,並透過協議、驗收等方式保障儲能設施的正常有效運作。

設施安裝

如上所述,儲能設施通常安裝在用戶處,因此能源服務商應在與用戶簽訂的協議中明確項目場地使用等具體事項,以確保能源服務商能夠順利在用戶處開展建設。

實際儲能收益

在儲能專案實際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實際節能效益大於預期效益的情況,能源服務商可以透過合約協議等方式將這些風險在專案各主體之間合理分配。

項目完成

完成程式

儲能工程竣工時,應依建設工程相關規定進行工程驗收,並出具竣工驗收報告。同時,應根據專案所在地的具體政策要求,完成併網驗收和工程消防驗收手續。對於儲能服務商,需在合約中明確約定驗收時間、地點、方式、標準以及違約責任,避免因約定不清造成額外損失。

利潤分享

能源服務提供者的收益通常包括按約定比例與用戶分享儲能收益,以及承擔與儲能設施銷售或營運相關的費用。因此,能源服務提供者一方面應在相關協議中約定收益分成的具體事項(如收益基數、收益分成比例、結算時間、對帳條款等),另一方面應關注儲能設施實際投入使用後的收益分成進度,避免項目結算延誤造成額外損失。


發佈時間:2024年6月3日